祥鑫科技内生研发与外延投资双轮驱动,打造人形机器人的完整解决方案

2025-09-17 19:43 来源:环证网 作者:环证网

  祥鑫科技(002965.SZ)在互动易表示,人形机器人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方向之一,公司一直高度关注行业趋势及市场动态,前瞻布局了智能化战略。公司自2024年初立项机器人零部件开发项目,联合广东省科学院和三度(佛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零部件研发与应用。

  经过近两年的潜心钻研,祥鑫科技已成功完成两代灵巧手的开发,在工业化应用场景的需求、效率、品质、成本、寿命等方面实现了完美平衡,为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做出了一定贡献。

  祥鑫一代灵巧手以仿生控制打破抓取边界

  祥鑫科技第一代LH-H01系列灵巧手以仿生架构为基础,以智能算法为核心,实现了机器人灵巧手从实验室概念到工业场景应用的重大跨越。其电机搭载15个自由度+20个运动关节的仿生结构,内置15个国际顶尖高速精密空心杯,为后续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筑牢了基石。创新型直线驱动设计的运用,使得它能够精准复刻人手的动作逻辑,通过关节协同实现高度仿生的动作输出,让机器人手部操作具备了“拟人化”基础,为适配复杂工业场景中多样工件形态创造了可能。

  自主研发的力位混合智能控制算法是LH-H01系列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该算法无需依赖触觉传感器,仅通过力控精度10mA的细腻调节,就能实现对不同形态、材质物体的自适应安全抓取。无论是握鸡蛋时所需的柔性力度,还是抓取 5KG 重物时的稳定夹持,它都能精准把控。870g的自重设计与 CANFD/CAN 工业级通信接口,使其能快速对接主流机械臂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的便捷性。

  目前,祥鑫科技第一代灵巧手已在焊接产线上下料等场景成功实现应用落地。在实际生产中,双手协同作业,可轻松抓取多种不规则工件,对于抓取宽度120mm+的工件,凭借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空载达50um,搭配先进视觉定位系统,能有效控制工件装夹误差,大幅提升产品合格率,为产线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二代灵巧手以实用出发让“稳定干活”成为标配

  基于第一代产品在实际使用情况的反馈,结合车间的实际需求,祥鑫科技将第二代产品的研发目标明确为:稳定抓取且力度加大、更轻更小以适用狭小空间、降低成本并易于制造。

  在设计过程中,研发团队发现,过多的自由度在实际使用时并不一定能全部发挥作用,反而可能降低动作效率;车间物品形状各异,尺寸变小能适应更多场景;当车间物品为钢铁制品时,对抓取力度的要求相应增加;简化结构不仅能简化制造流程、降低成本,还能减轻重量。

  祥鑫第二代灵巧手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极致轻量化与结构革新效果显著,整手重量降至725g,较初代减轻17%,却凭借全自研可反驱一体化关节模组与全金属一体化骨架,实现了更大静态被动载荷能力。自研隐秘式内走线方案彻底解决了传统线缆外露易磨损的问题,配合连续空载抓握≥260万次、电机单体≥500 万次的耐用性测试,整机寿命较初代提升3倍以上。

  在感知与控制维度,第二代灵巧手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全掌布置16个触觉传感器模块,510个掌心阵列点可实时感知0.1-15N的压力变化、物体表面软硬程度,配合±0.09mm的指尖重复定位精度,让抓取从“盲控”升级为“感知闭环”。1KHz高速实时通讯与≥500HZ的整手控制频率,确保指令反馈零延迟,在-20℃~60℃的宽温设计则使其能轻松应对焊接车间高温、冷链仓储低温等极端工况。

  祥鑫第二代灵巧手深度适配产线实际需求,凭借精准的力位控制与灵活的抓取姿态调整能力,可实现对形态多样、规格不一的钣金小配件的自由抓取,轻松应对多品类工件混线生产场景。搭配高精度视觉引导,结合整手±0.09mm的指尖重复定位精度,能精准控制抓取误差,显著提升小配件转运效率与装配精度,为产线柔性化升级夯实了技术基础。目前,第二代产品经过多方验证,已实现了第一代产品能实现的全部应用场景,祥鑫科技也已为第二代产品的量产准备了产线和设备,可实现年产能30000只。

  技术迭代背后的产业布局与战略眼光

  祥鑫科技两代灵巧手产品的迭代轨迹,清晰地映射出其在灵巧手技术研发上的进化逻辑:第一代产品以控制算法突破“能不能抓”的问题,第二代产品则通过结构优化、感知升级解决“能不能稳定抓、长期抓” 的核心诉求。从实验室验证到工厂产线运行,祥鑫科技的灵巧手系列正凭借持续迭代的工程能力,成为人形机器人走向工业实用的“关键抓手”。

  在积极开展自研的同时,祥鑫科技还通过一系列战略投资与合作,完善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包括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三度(佛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以及对女娲机器人、恒驱电机等公司的投资。这些布局共同指向一个清晰的战略路径:祥鑫科技正沿着“结构件→系统集成→整机集成”的路线稳步推进,通过内生研发与外延投资双轮驱动,打造人形机器人的完整解决方案,构建高度协同、自主可控的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生态,以增强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综合竞争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环证网声明:环证网所发布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