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持续提升,飞荣达预计2024年业绩大幅增长

2025-01-22 09:57 来源:环证网 作者:环证网

  飞荣达(300602.SZ)1月21日晚间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亿元-1.95亿元,同比增长74.39%-88.93%,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495亿元-1.6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94%-101.3%。

  依据公告,飞荣达2024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增长,公司相关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电磁屏蔽、导热散热等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公司注重研发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结构,深挖热管理及电磁屏蔽解决应用方案的客户,进一步开拓了相关市场领域及扩展上下游应用范围,加上进一步落实精细化运营管理和降本增效,使公司实现了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消费电子市场持续复苏助推盈利能力提升

  公告显示,随着下游消费类电子业务行业市场需求回暖,飞荣达的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依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3.3亿台,同比增长3%,已是全球手机市场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正增长。除手机外,包括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等在内的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也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复苏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数码产品购新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和实施,2025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进程有望加速。

  今年1月初,发改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明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要点是大幅增加支持“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1月20日以来,随着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购新国家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实施,消费电子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高峰。截至1月20日12点包括上海、北京、湖北、江苏、浙江、陕西等在内的省市的国家补贴国家补贴上线省市,京东上手机销量环比增长200%、平板销量环比增长300%,智能儿童手表销量环比增长100%。

  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预测,1月份,包含智能手机在内的全国补贴政策宣布,为市场今年的增长打下基础,手机厂商已陆续着手渠道和供应的前期准备。展望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2.9亿台。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认为,国家消费补贴政策无疑将继续刺激吸引部分消费者换机,进而推动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保持增长趋势。整个行业参与者需要抓紧这个市场机遇,积极拥抱相应政策,及时进行战略、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调整,争取获得更多增长。

  电磁屏蔽及热管理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等众多消费电子产品当中,直接关系到消费电子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是消费电子产品当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飞荣达作为电磁屏蔽及热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其客户多为苹果、三星、华为等在内的头部消费电子品牌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带来的行业增长。

  有望充分受益于AI大普及时代

  飞荣达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服务器的功耗日益增大,对散热方案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凭借多年的散热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与部分重要客户的业务合作有序推进,该项业务也实现了业务收入的显著增长。

  在生成式AI算力需求推动下,2024年的服务器市场出现了大幅增长。依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GPU服务器依然是主导地位,占据74%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服务器市场为飞荣达液冷、3DVC等服务器散热产品的业务增长提供了良好支撑。

  着眼未来,中信等投研机构将2025视作智能体元年,预测 AI将迎来应用普及大潮,最直接影响是算力资源愈加重要,智能体开发者需要更高更强的算力做支撑,无疑有助于让服务器等算力行业维持在高景气度水平。

  根据Omdia的预测,2025年服务器资本支出将增长22%,市场规模超过2800亿美元,且这种强劲增长预计将持续整个2020年代,到2028年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800亿美元,到2030年有往接近5000亿美元规模。

  飞荣达作为服务器散热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可提供芯片级、服务器级、机柜级等多种类型的液冷或风冷产品,其中,新开发的液冷散热模组、3DVC等散热产品已获得大客户认可,积累了包括华为、中兴、微软、思科、浪潮、新华三、超聚变、神州鲲泰及Facebook、google等在内的大量服务器领域客户资源。依托研发、产品、客户资源等全方位优势,飞荣达或有望成为AI大普及时代的重要受益者之一。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环证网声明:环证网所发布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